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你的孩子叫你“母亲”还是“妈”?背后的变化值得每一位爸爸妈妈考虑……

   日期:2024-12-11     来源:www.olive-yun.com    浏览:371    
文章简介:闺蜜近期问我:“你家孩子如何称呼你啊?” 我回答说:“当然是叫母亲了,要不然如何称呼?” 她笑了笑,眼里有的复杂的情绪:“近期几天我儿子都直接叫‘妈’了,我忽然感觉他长大了,但不了解什么问题,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!” 虽然我的女儿现在还是叫我...

闺蜜近期问我:

“你家孩子如何称呼你啊?” 

我回答说:

“当然是叫母亲了,要不然如何称呼?” 

她笑了笑,眼里有的复杂的情绪:

“近期几天我儿子都直接叫‘妈’了,我忽然感觉他长大了,但不了解什么问题,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!” 

虽然我的女儿现在还是叫我“母亲”,但闺蜜的那种心情我是能理解的。

从“母亲”到“妈”,不只意味着孩子长大了,也意味着孩子和妈妈的距离又远了一些,大家不再是他们世界里的唯一。

孩子的心,渐渐离开大家,去追寻我们的独立和生活。不了解各位母亲们,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?

  01 

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叫“母亲”的阶段。

从他们咿呀学语的那一刻开始,“母亲”就是他们最温暖、最依靠的词语:

开心的时候会甜甜地叫“母亲”,

想买喜欢的零食和玩具时,会携带央求的语气叫“母亲”,

害怕或委屈的时候会携带哭腔喊“母亲”,

生病时,依靠着紧紧抓住你的手,低声说“母亲”。

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们可能也会在梦里呢喃着:“母亲……”

......‍

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,大家忍不住期待孩子能快点长大,却又不舍得孩子日渐远去。

其实这也是每个母亲都要历程的: 

@绝世美颜:确实是,小时候孩子一直都是母亲的叫,也就是八九岁开始孩子会母亲和妈之间切换的叫,慢慢的可能就会叫成妈了,母爱确实是一个渐渐离别的过程。 

@若梦:从奶声奶气的一声“母亲”到简短的一句“妈”,再到儿子的一声“妈妈”,有失落也有欣慰......

@球球:我小时候也如此想过,我叫我的母亲“母亲”,而我爸爸妈妈叫奶奶的称呼是“妈”,我当时想应该是长大了都如此叫吧,但我对母亲的称呼不会变吧。后来,我也改成了“妈”。哎,时间真的飞逝,目前我的孩子叫我“母亲”,不了解何时改为“妈”。想让女儿慢点长大~ 

@喵喵:以前闺女一直叫“母亲”,后来上了小学之后忽然有一天叫“妈”了,而且有不少的事情无需我来帮助了,我问为何?她说同学们都这么叫,不然感觉非常丢人。

@晨:暑假孩子在姑姑家呆了两周,回来后就由“母亲”变为了“妈”,听到后心里这个别扭不开心啊,心里还暗暗埋怨都是跟姑姑家表姐学的,哎真是不想她长大的这么快啊......

@糖糖:不久前刚跟女儿谈论过这个变化,在“母亲”和“妈”的不断变化曲线中有感到失落更多是看到了成长。

 

 

 

02

从“母亲”到“妈”,意味着孩子长大了。

忽然有一天,孩子不再称呼妈妈为“母亲”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声简短的“妈”:

“妈,我回来了!”

“妈,将来进我的房间请敲门!”

“妈,我走了,到了再给你打电话......” 

作为爸爸妈妈,其实大家都历程过那个成长期,做了母亲之后,就更能领会出这种变化背后的意思。

当称谓从叠词变成一个简单利落的单字,大家就了解孩子长大了,渴望独立了,期望自己表现出干练的形象,甚至可以领会出孩子渴望独立,不把对妈妈的依靠外显出来的心情。

妈妈此时也会倍感欣慰,辛辛苦苦养育的孩子终于长大了。

但欣慰的同时,可能更多的是失落。

过去用一声“母亲”来寻求庇护的孩子,开始用“妈”来标示距离,大家的心,仿佛被轻轻拉开了。

 

  03 

尹建莉在她的书中写道: 

“母爱是个渐渐离别的过程,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,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。” 

从“母亲”到“妈”,体现的又何尝不是母爱渐渐离别的过程呢? 

孩子对妈妈,幼年和童年时一直充满依靠的,这一阶段,他们需要足够的母爱才能获得安全感,才能让他们心灵的土壤丰饶。

但伴随孩子一每天长大,他们更需要渐渐独立,因此妈妈此时也需要渐渐减少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,直到孩子完全独立。 

可能,这个过程会给妈妈带来一些失落甚至是痛苦,但这却是妈妈不能不完成的,是母爱的使命之一。

从“母亲”到“妈”,就是孩子对妈妈的依恋降低,自己渐渐走向独立的体现。

由“母亲”变成“妈”,一字之差,却意味着,作为父母大家应该掌握放下了。

孩子期望独立,有了我们的想法,总想证明我们的能力,不想再像小时候那样,处处需要被母亲呵护着。

这时,大家需要给孩子更多的个人空间,允许孩子有我们的小秘密。

不管称呼怎么样改变,大家都要用心伴随孩子长大。

 

 

 

04

孩子有我们的将来,大家能做到,只有伴随、支持和目送。

想推荐一首经典的散文诗给母亲们:

《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》

纪伯伦

你的孩子,其实不是你的孩子

他们是生命对于自己渴望而诞生的孩子

他们藉帮你来到这个世界

却非因你而来

他们在你身旁,却并不是你

 

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

却不是你的想法

由于他们有我们的思想

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

却不是他们的灵魂

由于他们的灵魂是明天

是你做梦也没办法达到的明天

 

你可以尽心竭力

变得像他们一样

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

由于生命不会后退

也不在过去停留

 

你是弓,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

弓箭手望著将来的道路上的箭靶

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

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

 

怀着开心的心情

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

由于他爱一路飞翔的箭

也爱无比稳定的弓

 

最后,其实爸爸妈妈与孩子最亲密的时光,不过数年。

从孩子走进婴幼儿园起,TA的生命中,从此不再只有父亲和母亲,而当TA上小学,再上中学,大学,直至找到与TA携手一生的人,爸爸妈妈与孩子的生活注定渐行渐远......

所以,当你的孩子还对你有着深深的依恋,当你的孩子还稚声稚气地叫你“母亲”时,请给予孩子你能给的最多的伴随,最多的爱吧!

请珍惜与孩子共度的每一分每一秒吧!

你是怎么样感觉到孩子从“母亲”到“妈”的变化的?欢迎在评论区别享你的心情与故事!

 

 

 

 

声明:图文均源自互联网,内容仅供参考,请以官方网站为准,侵删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